Search

今年一月底,中國宣布禁止輸入台灣豬肉,我方回應中國不是台灣豬主力市場,影響不大。一個月後,中國宣布禁...

  • Share this:

今年一月底,中國宣布禁止輸入台灣豬肉,我方回應中國不是台灣豬主力市場,影響不大。一個月後,中國宣布禁止輸入台灣鳳梨,而我國鳳梨去年銷往中國就佔總外銷量的九成以上。

這很明顯是中國用經濟綁架政治的操作。結果從政府到民間,全民號召買鳳梨挺台農,四天時間就銷出超過去年銷往中國的鳳梨總量。

中國採取強硬的貿易戰姿態,總會激起台灣強大的內聚力,也讓中國無法成功,但中國仍是台灣農產品最大的出口國,根據農委會2019年的統計資訊,該年度銷往中國的農產品產值達13億美元,佔總體出口量22.9%。

其實台灣的農產並非GDP主力,但維持穩定的生產力以達成提升糧食自給率的長期目標,是重要的課題。

以這幾天台灣人展現出的驚人消費力,每年銷往中國的十幾億美元農產品其實可以慢慢轉往內銷,比之行銷到新的國家或地區更穩定。

只有穩定住農民的信心和生產意願,才是國家長期發展的基礎,政府投資在農業上的金額佔整體預算比例很低,但是效益卻是無法取代,先擴大內需再循序漸進開拓海外市場是比較安穩的作法。

一旦台灣的內需市場擴大,足以應付中國在農產品上集體「抽單」,它們未來便可能減少這種用經濟脅迫政治的手段,也是長久之計。

最後還是要說,台灣的農民辛苦了,請大家多多購買國產的農漁畜牧產品,讓農民們可以安心地耕作或勞動。

#台灣鳳梨加油
#農民辛苦了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立法委員落選人,政治評論員,政治工作者,推動政治大眾化
View all posts